“兵王”杨胜奎退休了,从军30年,这位武警湖北总队宜昌支队三峡船艇大队机电长猛地闲下来,还有些不适应。
“不舍和等待在心中拉扯。”在老兵杨胜奎的心中,要脱离部队了,既有对与家人团圆的等待,更有对战位、战友的不舍。
30年前,从戎是杨胜奎朝思暮想的作业。“在部队,我感觉自己是个‘幸运儿’。”被送入院校学习舰船机电、当班长、荣耀参加我国……现在,他仍然明晰记住那些瞬间。
“说出来你或许不相信,之前在老家,家里仅有的电器便是电灯。由于不理解电,我甚至连灯泡都不敢换。”杨胜奎回忆说,在部队的作业日子,让他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六合,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。
机舱是一艘船艇的“心脏”,发动机、油箱、配电箱……一切的动力操控设备,都会集在甲板下这个缺乏60平方米的空间里。为了赶快“进入人物”,杨胜奎每天起早贪黑背数据、记原理,一有时机就泡在机舱练模仿操作,逐步把握了船艇驾驭、机电修理等20多项专业技能,交通艇、巡逻艇等不相同的类型船艇上百项技能参数他都纯熟于心。
2003年6月1日,引人注目的三峡工程下闸蓄水。一项艰巨而特别的使命落在武警湖北总队宜昌支队肩上——组成三峡船艇大队,巡守戒备水域,护卫世纪工程安全。
正是那时,杨胜奎脱离护卫8年的武汉长江大桥,从武汉调往宜昌。从此,三峡库区右岸执勤点“冬凉夏暖”的趸船成为他的“家”,6平方公里的戒备水域成为他和战友们日夜据守的阵地。
闭着眼都知道舱内上百个阀门在哪里、经过“听声辨位”就能找到毛病……由于业务精、技能好,杨胜奎成为一些外单位负责人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
2008年夏天,宜昌一家船厂的业务经理开出比部队高一倍的薪酬请他“换岗”。2009年,另一家船厂用超越1万元的月薪拉他“入伙”。
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,杨胜奎的答复情真意切。他说:“我来自大山深处的单亲家庭,咱们老家有句土话叫‘无娘儿、天照料’,组织关于我,便是这一个‘天’,不叫爱情,是恩惠。部队关于我,不是单位,是家。即使有人开再高的薪酬,我都不会动心。”
船艇兵的作业风险很高,从军30年,杨胜奎遇到的险情不少。“好在每次都能转危为安,不辱使命。”他说。
“杨班长,上游有一艘滚装船起火,请当即救援!”2010年7月31日9时许,杨胜奎接到战友的电话,马上跑到甲板上调查。
“那是一艘三层的滚装船,二层和三层被大火吞没,浓烟滚滚。船上装有油料、液化气罐等易燃易爆风险品,假如不及时救援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杨胜奎回忆说。
杨胜奎和战友敏捷驾驭消防艇驶向起火船舶。途中,他们猛地发现艇上的水炮出了毛病,喷不出水。杨胜奎和战友一边开船一边修理,在短时间内扫除一些毛病。之后,跟着水柱喷出,滚装船上的大火被敏捷熄灭。
杨胜奎忘不了,2014年7月的一天,一艘载重达1000吨的清漂船,由于线路老化破损导致发动机间歇性停机。其时正值汛期,水流速度很快,清漂船被江水冲向三峡大坝。
危殆时间,杨胜奎和战友一同经过重复敞开发动机稳住船舶,找来其他船舶将清漂船拖出风险区域。
“艺高人胆大,杨班长对学习的热心,看看他的宿舍就理解了。”大队的一级上士于红杰说。
走进10余平方米的舱内宿舍,一半的空间被书橱、书桌占有,两本20世纪90年代出书的柴油机运用修理教材摆在书桌上,泛黄的册页上写满蝇头小字。舰船机电专业门槛高,杨胜奎常说一句话,“不怕不理解不会,就怕不学不干”。
“你看杨班长一脸和气,遇到学习这件事,他但是一点也不留情面。”于红杰从军前学过3年功夫,其时最大的希望是“当特战队员”。2009年入伍后,他被分配到三峡船艇大队,成为杨胜奎的学徒。
一次,杨胜奎给于红杰组织学习使命,成果发现于红杰和战友打乒乓球去了,把学习抛到脑后。
“那一次,杨班长是真的生气了,平常和和气气的他,铺天盖地把我批评了一顿。”于红杰说,正是跟着这么一位严师,自己才干敏捷生长为一名船艇机电长。
前些年,大队配发了新的巡逻艇,杨胜奎搜集近10万字的材料,带着战友逐一动作重复操作、测验。3个月下来,他不只熟练把握了新艇的操作与修理技能,还制作了3部多媒体教育课件,推进新配发配备加快构成战斗力。
“你是谁,为了谁,我的战友你何时归……”不久前的一天晚上,晚饭后,于红杰在甲板上哼唱起歌曲《为了谁》。循着歌声,一级警士长杨胜奎望着彼岸秭归县城的万家灯火说:“不管是现役仍是退役,我永久都不或许忘掉兵的本分,从戎是我一辈子的作业。”